学生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服务 >> 心理健康服务 >> 正文
疫情之下的抢购风潮
日期:2020-05-16

2020年的春节前夕,任何人都想不到的是:伴随着春节脚步的来临,刚刚抢购完年货的家人们开始了新一轮的抢购热潮:“初一抢口罩、初二抢米,初三抢酒精、初四抢护目镜,初五抢紫外线灯,初六抢手套,初七抢双黄连口服液,初八、初九……

在新冠疫情不断蔓延,拐点迟迟未到来的时候,随着确诊人数和疑似人数不断增加,全国各地都在要求宅在家中,鼓励在家为疫情做贡献时,作为宅在家中做贡献的家人们内心有一点点复杂:一方面为能宅在家也能做贡献开心,但另一方面却可能会出现一些吃不好,睡不好的情况,我们心里总是很慌张,总觉得该干点什么?所以全国很多人想到了一起:开启抢购热潮?!或者实际上我们真有受虐倾向:更喜欢被领导怼或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真的很弱鸡?

NONONO

其实我们只是出现了在面对危机时的正常反应,我们的抢购行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群体性抢购行为。这种行为多与人们面对突发事件时产生的恐慌心理以及从众心理有关。每当出现的突发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和危机意识时,类似的行为就会出现,2003SARS期间发生的抢购白醋、板蓝根事件,2011年日本核辐射时兰州人们抢购食盐的事件,均为“危机意识”导致的抢购行为,此次抢购食物、口罩、药品的现象和之前一样,是人群在疫情发生时,对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控制时缺乏信心导致的。

当危机到来时,恐慌情绪影响了人们的风险认知,人们对于信息高度敏感。感受到恐慌,不知道危机何时结束,又由于对关注信息良好的记忆保持,当出现信息表达上前后不一和彼此矛盾的情况时,人们会敏锐地察觉出来,并导致新的不安和恐慌。

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分为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需要消耗大量的注意资源,意识卷入的程度高,非常灵活;自动化加工则非常快速,意识卷入的程度低,甚至是无意识的,容易形成定势。认知加工的双过程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和认知作业同时涉及两类加工过程,有时是控制性加工成分多一些,有时是自动化加工成分多一些。也就是说,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动机有些可以意识到,有些则可能意识不到。疫情的发生扩大了人们渴望生存的需要,人们进行了快速且自动化的反应,即习惯化的或熟练化的行为,如抢购食物、药品等,这些都是有效的又非常容易做到的应对措施,采取了不求收益最大,但求遗憾最小的选择策略,从而达到最大化保存生命的目的。从时间分布上看,应对行为最先受控于自动化加工过程,随后再慢慢出现控制性加工。随着控制性认知加工活动的增强,自动化反应中的不合理和不适宜的部分被检测出来,并被矫正。人们下意识中出现的危机恐慌和恐慌行为更多的受行为习惯和思维定式的影响,是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在公众意识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沉淀。

因此,要当面对恐慌情绪时:

首先是允许自己恐慌,明白出现抢购行为是一种能理解的保护自己生存的举措,当自己处于不安全时也会出现恐慌的心理。

其次,要拥有坚信疫情一定会过去的信念。每天会看到政府的积极作为以及人们自救和救他的行为,每天看到大家为了抗击疫情做出的种种举动,可以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孤立无援,而是和全国十三亿人民在一起抗击疫情,从而也增强了我们内心的安全感。

再次,面对抢购行为,政府已经快速做出了调整,尽量保障食品,用品等的供应,保证食物、用品的充足,同时对口罩、药品等实施限购措施,因此,政府的调控也给我们传达出一切都在正常运行的信息,同样也可以给我们增加心理安全感。

通过方方面面的做法,人们的恐慌会慢慢消散,抢购也会慢慢减少。


上一条:崇实书院举办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下一条:人说“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个加长版的假期,患了“肥胖恐惧症”怎么办?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