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书院动态 >> 正文
重读“两论”,知行合一
日期:2018-12-1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两篇光辉的代表作,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作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11月21日下午四点,马列读书社与西迁精神读书会联合举办的读书分享会在主楼E505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分享会邀请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樊晓燕副教授,讲解《实践论》和《矛盾论》。

读书会伊始,樊老师首先指出此次解读不仅是“两论”本身,还要融入现实的困惑与感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更加深刻的解读“两论”。随后,樊老师提出了解读“两论”的三个层面:从哲学层面看,它是中国文化背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作用的结果,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是一部特征鲜明的哲学著作;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看,它满足了当时的实践要求,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从毛泽东思想体系层面看,它产生于毛泽东理论发展的成熟阶段,既打上了毛泽东思想脉络的烙印,也与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实践相对应,是共产党人的思想结晶。哲学思想关注和回答一个时代的现实问题,本次分享樊老师采用了“横向对比,纵向溯源”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解读“两论”。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核心,重点纠正了“主客观分离”“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历史性错误,坚持和发展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矛盾论》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坚持了唯物主义的理论观,系统分析了矛盾和矛盾的解决方法。其中樊老师举例说道,《论持久战》中战争阶段的变化,就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历史背景下国共的两次合作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李泽厚评价毛泽东的哲学为“动”的哲学,在于毛泽东强调“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也是《矛盾论》中的重要一章。

“两论”的历史贡献在于基本确立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彻底批判了“左”、“右”倾错误,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升到了新层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最后,樊老师生动总结道,毛泽东是真正的哲学家,用培根的话说“像蜜蜂用花粉酿出蜜来”,是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结合的理论家,革命家。要运用好“两论”,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又要在现实中确定研究选题,重视调查研究,服务于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上一条:标兵文明宿舍:亲密无间 携手并进
下一条:高扬四面旗帜,致敬西迁精神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