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抚今追昔,古人有“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的家国情怀;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集体姿态;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乐观心态。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人才培养,母校始终号召广大学子始终高扬四面旗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拼搏奋斗,做有抱负、有爱心、敢担当和情趣高尚的交大人。
近日,崇实学子结合自己的故事和感悟畅谈对四面旗帜的体会,阐述“我心中的四面旗帜”,现汇总整理,即日起将在【我心中的四面旗帜】专栏发布。
马学艳:我心中的乐观主义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此乃我心中乐观主义之内核。
乐观精神如那山间溪流,不知前路如何百转千回,山重水复,但信终流得到桃红柳绿,柳暗花明。它不同于“世界虐我千百遍,我却待它如初恋”的自我感动,也并非“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念,而更像一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破皮无赖”感。
何以人生在世,总得有点“泼皮无赖”之感?观乐观者之生活,那叫一个轻松自在。无论身处何种艰险绝境,总示人以春风面轻松身,乐得以信天无绝人之路之眼观之,那绝壁之上小树生,风霜之中寒松立,便是他们的象征,如不老顽童一般,跟风雨逆境纠缠打闹,贞松耐得岁寒,笑到最后的才是胜者。旁人看他气喘吁吁,苦头尝尽,心生怜意,却不知他乐观相待,悠然自得,潇洒快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步一步八万里路,正如鲁迅先生言:“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莫小瞧人小小步伐,他日敢踏出光明天下。长征一程,民心士气鼓之足之,革命最后的胜利曙光由此可得见。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读此段言,太史公之坚毅面庞若浮于眼前,但见他朝堂之上辩说于李陵,此举本壮士之为,却见龙颜触怒,一声令下,转眼成了阶下囚。后幸因武帝大赦天下,得以出狱。流言、非议一时间大雪般飘洒纷扬,他视若无睹,充耳不闻。适意行,安心坐,一心一意只挂念着作出那“史家绝唱,无韵离骚。”想人间造物搬兴衰,吉藏凶,凶暗吉,经此一劫,勇气大增,豪气纵发,才思泉涌,金玉词源便成就。《史记》得以成功,众因具备,太史公乐观精神不可或缺。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他这样概括了自己的一生,这一生,贬谪是其生命主题,可他却活得潇洒自在,羡煞旁人。难得他一生漂泊,却纤尘不染。罹难无数,不过一笑过之。带着四时风月一闲身,品酒论茶、吟诗唱和,东坡公胸襟之坦荡,人生之境界正是日月长,天地阔,竹杖芒鞋闲快活。“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一句,即是自嘲也是自我肯定,这三州期间是他政治上最失意,生活罹难最多的时期,却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高峰期,更是他体悟人生,思索人生意义最为深刻的时期。进可居于庙堂兼济天下,退亦可处于江湖快意人生。“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乐如何苦如何淡又如何?乐观至高境界是为淡然。
“看透生活却仍然热爱生活。”21岁那年,他走着进医院,却坐着被推出来。想他正青春血气方刚,在生命力最旺盛的年纪,双腿因灾荡然无存。正是运去时过,谁承望有这场灾祸。可他却云淡风轻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此般坦荡胸怀,让事故只是成了事故,原想他也许因飞来横祸抱憾终生,却不料他乐观泰然,用另一种方式让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也许在他还未敢面对现实之前,曾啜泣于暗陬,伤悲于茫茫黑夜,沉痛难以自拔。地坛里的沉思让他在后来把这些经历感悟都酿成了与人痛饮的烈酒。哪怕他身有残缺,灵魂却尽具瘦梅风韵。坦然至一定境界便是为潇洒,当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史铁生一生中多次进过医院,有人说,当代作家中对死亡的理解,无出其右。可以说他一生都行走在死亡的边缘,却从容之至。乐观精神在他的作品中和他本人身上熠熠生辉。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该当以何态度待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无论处于人生哪一阶段,万不可将乐观精神轻言抛。
文:汉语言81 马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