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服务 >> 心理健康服务 >> 正文
如何避免“隔天就忘”式的低效阅读?(上)
日期:2020-10-29

读书已经够慢了,一个小时读几十页,第二天还会忘了昨天读了啥,一直在做西西弗斯式的无用功,怎么办?


首先你要知道,这个问题所有人都会遇到。
因为这是人类的通病。是我们的生理构造决定的。
为什么会读了后面的会忘了前面的?
因为你脑子不好用。
但是不用担心,我们的大脑其实都不好用。
你要知道,大脑是我们身上最耗能的一个部位,因为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为了给自己省点事儿,它形成了如下习惯:

  • 不用就滚,不要占地方。(为了节省脑容量)

  • 看着差不多就行了,越简明扼要、越容易理解的我越喜欢。(因为不用费劲)

  • 创造思想真的很累,所以创造出来的都是我的,谁都别想抢走。(因为我耗能了,所以就很深刻)

  • 从0开始摸索你怕是要把老子累死,最好前面的屁事都让别人干好,直接让我上高速。(减少基础理解成本,直接上手干最重要的活儿)



是不是和你工作时候的一些心情很像?
嗯,大脑就是一个能力大但是特别懒的员工。你记住这件事儿就行了。

所以,你会看了就忘。因为你看的东西实际上“没用”(没有被使用);
所以,你会被一些口号式的、关键词式的、碎片式的、口语化的东西吸引,并且记得贼快。因为它们不用费脑,等于白送的;
所以,你自己想到的一些观点、思想,哪怕过了很久你还是会这么说。
因为那就是你的脑子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大脑的核心功能,它会牢牢记住。

明白了么?你之所以记不住,看得慢,不是你自己不行,而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真的很懒。
而如果想要改变这件事,我们要做的不是鞭挞它、命令它变勤快,而是找到懒惰的根源,顺应它,利用它。
以下干货,建议收藏。





一、读之前,花5分钟阅读资料
——梗概/目录/前言/序


不要从0开始阅读。直接让你的大脑上快车道。
这一步就好比做饭前准备材料,好比创业前拿投资,好比运动前热身,可以没有,但是有和没有却别真的很大。

很多人说书要反复读云云,当然要反复读了,因为你第一遍读的时候就做了一件事:
知道这书在说啥。
到了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你的大脑才有空间在“知道说啥”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产生思考。
所以如果你要高效,那就直接跳过第一遍,把第一遍阅读的工作交给别人,你上手直接思考和解决问题就好了。

这就像你做英语阅读,拿到一篇文章从头开始读,你读到一半脑子就开始发蒙,好多明明认识的单词就是想不起来。
但是如果一开始有人跟你讲一遍,那你肯定读起来容易很多,好多单词你也能结合上下文理解了,好多段落你也一下子就能看懂了。
就是这个道理。

你可以看别人整理好的,比如别人的读书笔记里对这本书的介绍
也可以看作者给你写好的,目录、前言、序
但是不要看别人主观的评判,也尽量不要用“听”的方式(除非你可以专注地听,甚至听完做笔记)。

因为音频大多数都会夹带很多很多个人私货,比如自己的解读和评价等等,你又不知道从哪儿掐断,就很容易受影响;
二是听到的东西你很难在脑海里形成框架,因为你并没有真的看到这个框架。
记住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在你的脑子里建立起框架认知,让你知道这一整本书都说了啥。
直接在“已知”的基础上去阅读、探索,效率飞快。





二、读书前必须提问


  •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 这一章讲了个啥?





这是我在我的每一期读书会里要求读者在第一天做的事情。
在打开任何一本书之前,问自己这个问题并把答案写下来。
为了好奇想知道这本书说了啥;为了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帮助自己加强某方面能力(其实本质还是解决问题)等等
都没问题。

因为做这件事只有一个目的:
让你知道自己到底想从这本书里得到什么。
然后就可以知道,哪里可以随便跳读或者不读,哪里可以重点阅读。

不是所有书都必须逐字逐句读完的。
不是所有书都必须逐字逐句读完的。
不是所有书都必须逐字逐句读完的。

有的书确实垃圾,有的书废话贼多,有的书不错,但是只有20%对你有用。
那剩下的就不要读,或者扫一眼过去完事儿。
不要那么耿直啊宝贝们,你读书是为了达到自己的一个目的,不是为了打卡每一页证明自己有阅读量的。
有些东西你懂,那不读就不读了。

比如《钝感力》这本书。
我一看名字就知道他讲的是啥,人要迟钝嘛。这个观点我也很认同,因为自己有时候太敏感了很影响生活。
于是抱着“快让我来看看如何获得钝感力”的目的,我买下了这本书。
当然了我当时还是太年轻,如果我之前去认真查过内容简介的话,我就不会在它身上浪费这几个小时。
但是买都买了,就看吧。
一开始我还挺认真,后来看着看着我就察觉到不对了,这家伙写了半天都是在说敏感有多讨厌以及迟钝有多么好,原理呢?方法呢?
我就开始察觉到问题了。
于是我选择跳读,但凡他提到“比如我身边有个朋友”,我都会留他说之前or之后的话,如果我认同的话就跳过不看。
后来我发现,用这个方法我直接跳到了最后一页。
什么玩意!!!!!!!


有名的书不一定有用,别人都说好的书也未必对你有用。
哪怕是像《钝感力》这种对我而言的烂书,可能也会对一些还没察觉到迟钝重要性的人有用。
但是我就不必读,或者快速略读一下就好了。

再拿我自己之前读《斯坦福极简经济学》这本书来说,我的笔记结构是这样的:





知道这本书整体讲了啥,从里面挑对我有用的,或者我很感兴趣的部分详细读。
我不感兴趣或者觉得不重要的,知道有这个东西,暂时放一放就好。
你要知道,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检索能力”是和“记忆能力”同等重要的存在。甚至是更重要的存在。
你不用记得所有书的所有内容,你只要知道有这些东西就可以。
同样的,你也不用读完所有书,你只要读过对你有用的就可以。



三、过程中快速做笔记,帮助回忆


不要抄目录!不要抄句子!
那个叫摘抄。摘抄很好,但是很费时间。
如果你只是想帮助自己/快速阅读+唤起回忆/碎片化的笔记足够了。
(完整版的笔记当然更好,比如打标签、定位、确认用途等等。但是太多了,此处暂且按下不表,只讲如何快速+记住,之后再详细写)

碎片化笔记怎么做?

  • 极简版本:只记本章关键词
  • 像点样版本:用最快的方式自己说一下讲了啥


ok了。
不要困于工具,不要困于整齐、高级与否,一个便利贴,一个记事簿,甚至是发给自己的一条语音,够了。
你不需要展示给任何人看,你只是在帮助自己提高效率。所以不要再被那些无所谓的事情困扰了。

以我最近在听的中读课程的笔记为例:

【极简版本】
看不懂对吧,你看不懂就对了。
我看得懂就可以。
把自己抓取到的关键词快速记录下来,或者用你的理解快速总结出来,只要你有认真听过or读过,看到这些关键词的时候或多或少可以回想起来一些东西。
而且因为都是碎片,所以读起来极快,你每次读新一部分的时候都可以回头翻一下,唤醒一下记忆,大概有个感觉。


【像样版本】

这个你应该就能看懂了。
这个我也很喜欢,因为是自己写出来的,所以记得牢。
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瞎编的能力,就可以以此为基点写出一大堆东西。

你时间够,内容比较难,就用后一个,自己理解往外写;
你时间没多少,内容比较容易,就用前一个,打点。

其实也不花什么时间,关键词版的基本上三分钟,复杂版本的五分钟也写完了。
但是如果没有这两个东西,你现在问我之前听了啥,我也屁都不知道,想要连起来还得再翻文稿或者快速刷一遍。
你看,我是不是给自己省了不少事儿。


此处强烈推荐三个工具:

  • 幕布;

  • 微信;

  • 手机备忘录。



  • 幕布打点很好用,可以在写的时候就直接形成层级结构, 比如这样:






  • 微信的优点在于你可以直接发语音转文字,不用手打。


读完,回忆说了啥,语音告诉自己(这其实和下一part要讲的“使用”本质上是一样的),长按转文字。
ok,你的一章回忆笔记搞定了。
不要直接发语音,发语音转文字,因为你是不可能回头再去翻那个语音去听的。

  • 手机备忘录其实不方便,但是好处是可以在一个文档里连续

微信语音没有连续性,幕布有时候需要注意格式跳转之类的问题。
手机备忘录的话可以避开这两个问题。

比如我之前听写作课的时候用备忘录随手写的:


以及读《血疫》的时候:

随时翻看随时记录,非常方便。
对了,手机备忘录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发图片。如果你用的是阅读软件,可以直接在软件内写笔记,然后截图下来存在备忘录里。

比如这种:
(我用的是微信读书)

总之就是,要记笔记,但是不用太专业太复杂,记个关键词,帮助自己能想起来就可以。


四、使用

使用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比前面三个加起来都重要。但是很遗憾放在了最后,希望你还能读到这里。
什么叫使用?

  • 告诉别人,是使用;
  • 教会别人,是使用;
  • 自己写东西用到,是使用;
  • 生活里用以思考或者实干,是使用;


总得来说,能够让你用上的,都叫使用。
这是让知识被记住的核心。具体如何使用,怎样创造途径,怎样以使用为目的去阅读,大家都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这也是对这篇文章的使用哦),在评论区告诉我你的想法,我们下一篇一起讲。

如果你有关于阅读其他的问题,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给我,我们一起思考解决。
希望这篇内容可以对你有帮助。我想陪你一起变好,希望你可以陪我慢慢成长。
今天也是爱你的多余,比心。

上一条:崇实书院举行2020年宿舍长大会
下一条:崇实书院举办新生养成教育心理专题讲座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