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荟晅,崇实书院装控51班团支书,睿眼随心团队市场部负责人,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心理学协会会长、心理咨询中心朋辈咨询员。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崇实书院百人明星等荣誉称号。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两项,省级项目一项,申请专利一项。获得创青春公益赛银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银奖、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科技竞赛中国区三等奖、中国仙居全球医疗器械大赛三等奖、三创赛最佳创意奖等。
对于公益,她从不刻意,也从未离开;公益与这个少女像极了爱情,似不经意,又似蓄谋已久地盯上了对方。
种子总要早早的埋下,日后才会扎根、发芽、茂盛。
2007年,一个小胖丫头穿着粉色的小裙子,登上了“感动省城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的舞台,为那些奉献着的、不求回报的、感动无数人的代表献上粉色的花环,童声唱出那首“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 小小的她看到了,也听到了这世间最动人的故事们,有人燃烧自我照亮一所留守儿童小学;有人身残志坚一生努力去告诉更多像自己一样的人去坚强,去做自己;也有人几十年如一日身着白衣,奋战异国他乡,为人道主义奉献自我。
不知是用白驹过隙还是转瞬即逝更能凸显时光飞逝。粉裙子的小姑娘终于长成了少女。18岁是所有美好的代名词,在诺大的校园里,在眼花缭乱的宣传单里,竟一下子被“心理协会”吸引过去。这里的口号是,「为抑郁求导,给快乐积分,关爱众心,博知人生」。她亦将此作为了自己的座右铭之一。“高扬乐观主义旗帜,我们要培养学生把可能存在的抑郁、自暴自弃、心浮气躁、人际关系紧张或者其他负面情绪统统丢掉,做生命的舵主,用乐观来感悟人性光辉,激励前行意志,做一个情趣高尚的人。”而这就是她大学四年里一直致力于、并付出极大热情的事情。
她说生命是由一系列瞬间组成的,宗旨是尽可能的拥有快乐的瞬间。抖着胆子在学校里策划了食堂门口“抓住熊猫头”的活动,任灵魂画手们在纸上勾勒着充满着“战斗力”的表情包,念着“风里雨里,熊猫头爱你”。用寥寥几笔,表现心情,卸下疲惫和倦怠,找回自己,宣泄情绪。
在担任心理学协会会长期间,致力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带领社团进行了大量心理健康方面的公益宣传活动,获得了交大新闻网等媒体的宣传报道,在学校里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她曾经通过写日记,把自己的故事讲给自己,扛过独处的时光、走过充满压力的时光。她多希望可以将故事讲给陌生的同龄人,对方能不带评判、亦不带情绪。
于是,当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招募朋辈咨询员的消息,她毫不犹豫的报了名,培训、考核、上岗。她喜欢听无数的他们的故事,不是因为那故事多动听,而是因为她清楚每一次倾听的意义,对打来电话的少年少女们的意义,也有对这个社会的意义。
她是个语气像男孩子的女孩,不喜欢大声说话,她说那像是吵架,而不大的声音却耿直有力;音调不高,音色显得温柔,说话带着淡淡的去不掉的儿化音。电话的另一头无从知晓电话这端的她是谁,她是一个知道你的秘密的人,也是一个陌生人。幽默风趣、善解人意。只等着听一句“谢谢你,心里舒服多了”。当然,还有那句“你的声音很好听”。
大千世界,万千境遇。2018年,大三,她认识了“云观医疗公益团队”。以公益之心,开启创业的道路。是生命片片凋零的渐冻人和无法表达心声、控制肢体的脑卒中患者给了她心灵的震撼。人与人之间无法理解、无法共情有时竟是出于如此的无奈。抓不到尊严与自我实现,生命有时候竟然如此直白。我们不在意的甚至厌烦的事,竟会是一些人想都不敢想的奢念。是恻隐之心激励着她和团队针对诸多的脑卒中患者长期卧床、缺乏心理疏导,康复训练意识不足、缺乏专业指导和我国康复医师短缺的问题,进行了心理辅导,康复知识科普、康复指导等志愿工作;并致力于整合多方资源,使患者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联合心理学协会走访30多个社区的渐冻人家庭。让他们看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新的可能性,重获生活的希望。
她说,如果一定要偏离轨道,比起恶魔,我更愿意成为天使。经过爱、见过美、做过公益,才越发能够看清生活的本质,用美去对抗世俗的粗糙。
二十多岁的年纪,是无忧无虑的抒情,无忧无虑的歌舞狂欢,更该是无忧无虑的在世界上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别等到青涩褪了面纱,韶华的种子腐烂在岁月里。
现在就带着少年气,带着热血,带着饱含爱的公益的心,无忧无虑地前行。
世界足够美好,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