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念兹在兹的故里了。
在高中浩繁的书卷下埋首太久,已经许久许久,未曾在满空都是喜庆的火药味的时候回过苏州了。如今出门便是独属南方冬季的温润气息,似乎素来怕冷的我也在北国凛冽而刺骨的寒风中锻炼出了御寒能力。说是喜欢江南的烟柳画桥,亭台轩榭,实则,是眷恋生活在这里的人和妥帖安放于心之一隅的总角记忆,就像,说是喜欢过年这个从逐水而居的年月传承而来的民俗节日,实则,是喜欢找个理由将心念牵挂的人共聚。
春节是千秋百代的华夏游子,最美丽而浓郁的乡愁。她从阵阵鞭炮,漫天烟花,欢庆,祝福的除夕处窥出端倪,从守岁夜的灯火与连接着大年初一的曙光里钻出,从游子枕边梦里浸出,打扫屋子,拆洗被子,上街置办年贺,包括采购菜肴,给孩子置办新衣,说吉祥话,贴春联,包饺子,倒写福字,看春晚……只需稍稍一检点,年味便从这些字里行间溜了出来。如今新时代,倒也应时添了抢红包,扫福开奖开福袋之类,无非是图个玩乐和彩头。
当腊月急匆匆地走到二十三这一天,她的步子开始变得缓慢下来。时间是慢下来了,但水桶、扫把、笤帚、一双双手就开始忙个不停。衣服、床单、被褥、灶具、门窗、玻璃、屋子、院落,这些落满了污垢和尘埃的物什或被清水洗涤,或被新件代替。一个人、一间房子、一座院子、一个村庄在焕然一新中等待年的检阅。年尚未来临,年将要来临,所有生命的眼睛均已看出,终于又到了过年的那一天了。而此时的年,依旧那样缓慢,在孩子的手指间掐着、数着、算着……在男人的钱包里计算着、计划着、记忆着……在女人的脚步里忙碌着、采购着、制作着、等待着……当所有的年货堆放整齐的时候,年已经跟着零星的鞭炮声溜进来了,弥散着欢歌与笑语,弥散着看不见的酒香,弥散着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亲情与友情。
年是一种色彩,躲藏在大红大紫里。一帧小小的窗花,贴在年的脸上,包罗了世间万象。十二生肖千姿百态,狮子滚绣球惟妙惟肖,一棵白菜象征五福百财,一朵花,一条鱼,看似简单,却涵盖人们对年的祝福,对年的祈求,对年的渴望。年被人们贴在门上。一副红色的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恐怕是最早贴在门上的春联了。自此以后,多少游荡在外的人,白天,黑夜,马不停蹄地赶着回家,就是奔着这副对联去的。生怕自己被“贴”在年的这一边。年也被人们挂在门上。那一盏灯火,徐徐升起的时候,年便开始照亮那些赶路的人,照亮只是一个瞬间,赶路的人感受到了巨大的温暖、温情、温顺、感动甚至感叹,感叹哪一点灯火属于自己?灯火悄无声息。年却在噼里啪啦的炮声中正式炸响。
年不等人。
年更是一种氛围,可与天比高,可与地比厚。一年中没有比年更大的节日了。只有年,在一年中享有这种大气磅礴的氛围。春满乾坤福满门,仅仅这一句,就将年提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一年当中,藏在民俗里的很多节日我们是要过的,但叫法不一。比如端午、中秋,去亲朋好友家,叫“追节”。有追赶之意,即用腿走。到了年的节日,不叫“追年”,叫“拜年”。拜即跪拜。这一拜,就拜出一种高度,拜出一种传承,拜出一种文化。鼓点在年的氛围里奔跑,二胡在年的时间里拉响,大秦之腔在年的昼夜里吼起,欢快的秧歌扭在年的地面上……从乡村到城市,到处回响着“过年好”的声音。这样一个声音延续了多少代,走过了多少年,连年自己恐怕也记不清了。年就这样被我们记着、捧着、拜着,一代一代地过着。
腊月二十三,洒扫除尘,送灶神。这一天,全家要和和睦睦,喜气洋洋。这一天,家里的女主人会肃穆地站在打扫干净的灶前,摆上祭品,焚上香火,女主人嘴里念念有词:“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腊月三十,上坟烧纸,请先人,贴门神,贴春联,过大年。正月初一,敲锣鼓,放爆竹,赶着牛羊迎喜神。初二、三,不出门。初四日,接神日。初五,叫“破五”,初五之后才能走亲访友。初七,称“人七”即人齐之意。走亲访友的人要回到自己的家里,这一天要吃“拉魂面”,怕走亲访友之人将自己的魂魄留在了亲友家。初九,叫“上九”。玉皇大帝的生日。这一天,各村各乡的狮子、高跷、旱船便可出游,在本村本社为玉皇大帝过生日。正月十五,元宵节。除吃元宵,挂红灯外,社火大出游。元宵节可谓将年的氛围推向第二个高潮。但元宵节之后,年并没有过完,到了正月二十三,叫“燎干”,即一“燎”百了。燎去一切晦气,从头再来。
年,开始于水。水,洗涤了生命,滋润了生命,又给了生命新的起点与呵护。年,结束于火。火,红红火火,一切希望的开始。夜色中,被农人扬起的火花像麦子,像荞麦,像胡麻,像农人们希望的一切粮食,那样生机勃勃,那样精神饱满。因为年的后面走来的就是春天。
春节期间不绝于耳的是鞭炮声。鞭炮在中国人的传统里,具备两种功能,一是喜庆热闹,增加欢乐气氛;二是镇妖驱邪,确保家庭平安。《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就写道:“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锦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大年三十的前几天,这鞭炮之声就一天天地浓烈了起来。到了三十晚上,鞭炮之声不绝于耳,到了零时,各处的炮声更是连成一片,将节日的气氛衬托的热闹无比。辅以烟火,众人碰杯声,笑闹声,麻将碰击声,也四散在欢乐的空气中,映衬着众人通红的脸颊。
比之古代动不动寒夜客馆,凄风苦雨地独自度过新年(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漂泊羁旅,为重山曲水阻隔于千里之外,如今咫尺天涯的我们委实幸运了太多。千秋万代,变的是日益舒适完备的新年佳节,不变的是千里婵娟的情谊和其乐融融的氛围。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