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笔下生花 >> 正文
时代之青年,青年之时代
日期:2018-10-01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彷徨、迷惘;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我在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初到梁家河的时候,习近平是还只是一个文弱少年,他的不仅忍受着陕北农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农活带来的身体考验,还要承受来自他“黑帮子弟”政治身份带来的心理压力。这样一个“从负数开始”的少年,在陕北高原七年的磨练中能够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成为党组织结构中的重要“细胞”,总书记在年少时期的艰苦七年所经历的种种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访谈集中我得以走近我们党的总书记的青年时代,走近他作为广大知青中的一员上山下乡的经历,这是值得广大当代青年细忖和学习的,从中我也获得了不少体验和感悟。


随遇而安,手不释卷

习近平是当时“知青专列”上唯一一个没有哭的知青,离开舒适圈、告别父母和亲人到艰苦的农村去锻炼对于十几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残忍,习近平却处之泰然。这与他沉稳的性格有关,家庭的教育和遭遇令他年少老成,有着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成熟和稳重。踏上这辆前途未卜的列车,也许未来会出现转机。

最令我感到惊讶的,莫过于他的行李居然是两箱书!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盛行的年代,习近平把书作为他仅有的行李,是这些书增长了他的知识,拓宽了他的眼界,也是这些书让他武装头脑,在陕北农村荒凉原始的天地中建造了一座通往理想和知识的象牙塔,为他日后读大学和治国理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热爱读书,涉猎范围也十分广泛,历史、政治、哲学、西方文学名著……白天忙于田间,晚上挑灯夜读,在昏暗的煤油灯和其他知青的鼾声陪伴下,习近平对知识的渴求得到了满足,甚至脸被煤油灯熏黑也浑然不自知。除了肯花时间读书,他还善于思考、总结和对比,真正地把书中的内容融会贯通,内化为自己的想法,为自己所用。

时间追溯到三十多年前,还是同样那片土地,党的伟大的指导思想得以诞生。在陕北高原的窑洞里,毛主席也曾广泛涉猎各领域著作,并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无独有偶,三十多年后又从这里走出了这样一位手不释卷的人民领袖——习近平。巨人的足迹总是相似的,读书是不仅在于量的多少,更在于思考和内化,知识只有经过不断的打磨和雕刻才能真正变成镶嵌在王冠上的“美玉”。这使我明白,伟人也同样没有捷径。


深耕基层,服务人民

淳朴勤劳的梁家河人民无条件地接受了“黑帮子弟”习近平,作为回报,习近平也兢兢业业地为梁家河村民服务了七年,尤其是1974-1975他担任村支书期间,办沼气、促生产、办夜校短短两年间梁家河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的目标落到了实处,服务人民的誓言也一一兑现。他心系人民,是一个敢想敢做的实干家。七年的知青岁月在习近平与基层人民之间建立起了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段经历使他得以在中国社会最广大的基层人民群众中沉淀,也令他更深入地了解到艰难的国情。

习近平曾在接受俄罗斯记者专访的时候说道:“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结合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句话变得有血有肉:那个在黄土高原任劳任怨的瘦弱少年,谦逊亲和受人爱戴的知青,真抓实干为人民办实事的党支部书记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我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人民领袖,更是一位任劳任怨、敢为人先的人民公仆。

总书记,还有与他同时代的广大知识青年,他们都曾扎根黄土地,与广大劳苦人民同生活共劳动,他们都曾体验过最艰苦、最现实的农村生活;他们都曾看到最真实、最严峻的中国国情。他们心怀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改变新中国生产力落后的现状。这一群共和国的同龄人也曾陷入沮丧和迷惘,也曾风华正茂一腔热血,正是我们从书中看到的一个个丰满的形象激励着我们当代青年砥砺前行。

国之重任,青年使命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物质条件优渥,于是丧失了在艰苦环境中生存的能力,成为了“坐享其成”的一代。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也要像每一个时代的青年一样,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正如总书记所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

这个时代塑造了什么样的我们?我们又能创造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将如何承担时代和国家的重任,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的要做的永远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前赴后继,才能不辱使命。

何其幸运,我们拥有青春年华;何其幸运,我们拥有如此广阔的舞台。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要时刻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和干劲,怀揣梦想和希望践行我们的任务,像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不负众望,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上一条:国与民的强弱关系
下一条:薛瀚秋|给你的歌(原创音乐)

关闭

版权所有: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扫描二维码